当前,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有助于对冲疫情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帮助市场主体加速复苏,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用改革办法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这是我们应对考验、破浪前行的管用一招。
推进市场化改革,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用能、用网、物流等费用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降成本政策实施的重要发力点。政府工作报告从推动降低企业用能、用网、物流等成本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助力激发市场活力和动力。
一是推进基础性行业改革,降低收费水平。报告提出,推进能源、交通、电信等基础性行业改革,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收费水平。能源、交通、电信等基础性行业,由于其网络环节业务具有自然垄断属性,极易把本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竞争性环节业务也纳入垄断经营范畴,从而降低网络环节业务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当前,一些基础性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效果。以能源行业实施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为例,通过推动实现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中运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实现了“竞争环节充分开放,垄断环节加强监管”,有利于降低企业用气成本。今年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基础性行业改革,就是要在已有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剥离自然垄断企业的竞争性业务,让市场经济规律更好发挥作用,增强基础性行业的供给能力,降低企业成本。
二是推动电力市场化交易改革,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报告提出,年内允许所有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电力市场化交易,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输配电价负担。电价是制造业企业最敏感的生产成本之一。根据相关机构测算,工业企业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获得的用电大约只有其用电量的三成左右,大部分仍然是政府定价的计划电;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约占全社会用电量六成,如果年内允许所有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有望明显降低工业企业的用电成本。报告还提出,进一步清理工商业用电各种不合理加价,继续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连续提出降低工商业用户电价的政策,2018年提出平均降低10%,2019年提出再降10%,2020年提出降低5%,惠及众多企业。但目前,仍然有一些转供电主体未落实国家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政策,存在加价收费等问题。报告直面政策落地过程中的问题,要求进一步清理各种不合理加价,将推动实现企业应享尽享降电价红利。
三是推广试点成果,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报告提出,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在一些省份已经试点近4年,社会反响良好。比如,湖北省从2018年6月开始试点,推出延长客货车通行费优惠时间、提高两条高速公路通行费优惠幅度等措施,每年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6亿元。报告还提出,坚决整治妨碍货车通行的道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目前,社会对关于货车的限高限宽设施和卡点问题反映较强烈,很多地方违背法律规范和标准,乱设各种设施和卡点,并不是为了保护公路,而是为了变相把货车赶到收费公路上。因此,要加大整治力度,防止对货车通行变相乱收费,让货车出行更温暖,物流更高效。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坚决制止各种涉企收费乱象。报告指出,广大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虽然生产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但仍然需要再帮一把,让它们恢复元气、增强活力。因此,要防止各种涉企收费乱象抬头,让市场主体安心经营、轻装前行。
一是推动中介机构改革,规范中介机构收费。报告提出,推动各类中介机构公开服务条件、流程、时限和收费标准。中介机构是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重要桥梁纽带。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厘清政府与中介机构的边界,依法整治“红顶中介”,被除服务垄断。但有政协委员在深入基层调研后发现,行政审批下放了很多,但要求由中介机构出具证明的环节还有不少;中介服务管理不规范,收费缺乏标准、服务质量差、办理业务时间长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因此,要指导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服务承诺、限时办结、执业公示、规范收费等制度,降低企业交易的时间、人力成本和费用,保障减税降费取得实效。
二是加强整治力度,严控非税收入不合理增长。报告提出,要严控非税收入不合理增长,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这些年,各级政府清理规范乱收费,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底,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其中涉企收费由106项减少至32项,各省也大幅压减了省定收费项目。但是,在地方财政收入减收压力下,个别地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冲动依然存在。一些地方非税收入比重连年上升,增速明显高于税收增速,特别是罚没收入增速较快,降低了企业对减税降费红利的获得感。因此,各级政府要结合行政审批制度、职业资格清理、事业单位分类、行业协会脱钩等领域改革,进一步完善收费管理;要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坚决防止已经降下来的涉企收费负担反弹。